<code id='452680401D'></code><style id='452680401D'></style>
    • <acronym id='452680401D'></acronym>
      <center id='452680401D'><center id='452680401D'><tfoot id='452680401D'></tfoot></center><abbr id='452680401D'><dir id='452680401D'><tfoot id='452680401D'></tfoot><noframes id='452680401D'>

    • <optgroup id='452680401D'><strike id='452680401D'><sup id='452680401D'></sup></strike><code id='452680401D'></code></optgroup>
        1. <b id='452680401D'><label id='452680401D'><select id='452680401D'><dt id='452680401D'><span id='452680401D'></span></dt></select></label></b><u id='452680401D'></u>
          <i id='452680401D'><strike id='452680401D'><tt id='452680401D'><pre id='452680401D'></pre></tt></strike></i>

          之二找最系列寻国债割债期货券研究便宜可交

          娱乐 2025-05-13 13:21:00 31

            投资要点

            对于期货空头来说,国债割债总有一只债券在交割时成本最低,期货券或者说净收益最高,研究这就是系列最便宜可交割债券(cheapest-to-deliver,简称CTD)。寻找最

            从国外的便宜经验看,寻找CTD最常用的可交方法主要有三种:基差法、隐含回购利率法以及久期法。国债割债

            与股指期货的期货券基差类似但有差别,国债期货的研究净基差是债券现货的购入价格与国债期货发票价格的净差值,这儿的系列债券购入价格为债券净价+应计利息,期货的寻找最发票价格为期货价格*转换因子+应计利息,净基差最小的便宜债券即为CTD。

            隐含回购利率(impliedreporate,可交IRR),国债割债是指持有国债现货多头和期货空头,在期货交割时所得到的理论收益率,IRR最大的国债是CTD。不难看出,IRR也可以看作是相对净基差法。

            严格来讲,久期法并不是筛选CTD的一个精确方法,只是一种经验方法。它是以市场利率变化为出发点,利用市场利率变化对可交割国债价格的影响来选择CTD。当市场利率超过基准券面利率时,久期大的国债是CTD,当市场利率低于基准券面利率时,久期小的国债是CTD。

            市场是在不断地变化,影响CTD选择的因素也在不断变化,所以,CTD很可能会在几个可交割债券之间进行转换,而影响CTD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市场利率、现券价格波动、债券的流动性、新债券的发行等。

            CTD可能是在不断变化之中,这使得我们并不一定能及时抓住CTD,而债券的交易也需要成本(手续费、冲击成本等),也限制了我们频繁的更换债券,这样,我们手中的债券有时候不一定是CTD,但是,只要适合我们的债券,我们就可认为其是我们自己的CTD。

          标签:ctd|市场利率|irr责任编辑:王华峰 王华峰
          本文地址:http://4s4ei.impactiveimprints.com/html/57a9099852.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春节期间我市智慧停车项目免费

          2021年安徽查处未报备进口冷链食品案件473起

          吹响工艺美术“集结号”!广东工艺美术大展在广州隆重开幕

          生鲜动物食品全程溯源系统建立(二)

          沪指震荡调整跌0.47% 自动化设备板块领涨

          区域尺度的食品化学性污染源贡献率估算技术(二)

          天津 萨歌公司、德福酒楼等冷链食品管理不规范

          大气颗粒物污染对土地覆盖变化的响应(六)

          友情链接

          粤ICP备77645321号